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從長安大學研究生招生網獲悉,2026年考研長安大學355建筑學基礎考試大綱及參考書目已發(fā)布,內容如下:
355-建筑學基礎考試大綱
一、總體要求
建筑學基礎考試大綱適用于長安大學(081300)建筑學、(085100)建筑(專業(yè)學位)的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荚噧热莅步ㄖO計原理、中國建筑歷史(古代、近現(xiàn)代)、外國建筑歷史(古代、近現(xiàn)代)。要求考生對其中的基本概念有較深入的理解,對知識能夠綜合運用。系統(tǒng)掌握建筑歷史的演化發(fā)展歷程以及歷史建筑的設計原理和形制生成,要具有獨立思考以及理論表達的能力。
二、基本信息
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3小時,總分為150分。
三、考試內容
1.公共建筑設計原理部分
1)公共建筑設計與建筑構圖的基本原理
2)公共建筑的空間構成與組合基本原理
3)公共建筑技術設計的基本概念與原理
4)場地設計的基本概念及其一般規(guī)定
5)建筑設計內容的圖解表達
2. 建筑史部分
1)中國建筑史:
①了解中國古代建筑各歷史時期的時代背景與主要成就,熟悉中國古代建筑類型、特征與發(fā)展概況。
②熟悉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成與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掌握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重點城市建設的實例,針對現(xiàn)存歷史城市形態(tài),具備一定的認識和分析批判能力。
③熟悉聚落的基本概念,掌握傳統(tǒng)住宅型制演變及構筑類型的不同特點。
④熟悉宮殿、壇廟和陵墓建筑的形成與發(fā)展歷程,掌握各類空間形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價值意義,具備一定的認知和分析批判能力。
⑤熟悉宗教建筑的風格特征和技藝成就,掌握不同類型及其代表性建筑的型態(tài)特征,具備一定的認知和分析批判能力。
⑥熟悉中國古典園林與風景建設的歷史價值及其現(xiàn)代意義,掌握不同類型園林的空間特征及其主題性表達的設計方法,具備一定的認知和分析批判能力 。
⑦熟悉古代木構建筑的基本特征,掌握古代建筑常見構件的局部形制與構造及其演繹變化情況。
⑧熟悉中國古代建筑設計的思維過程及其意匠性表達方法,對傳統(tǒng)建筑設計具備一定的認知和評價能力。
2)外國建筑史:
外國建筑史包含:《外國古代建筑(十九世紀末葉以前)》《外國近現(xiàn)代建筑》兩部分。
①了解外國建筑歷史中,各個階段占主導地位的建筑類型、相應的建筑型制與風格,熟悉相關歷史演變進程及其建筑文化與時代的特征,掌握歷史建筑的本質和系統(tǒng)結構,及其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主要社會功能和流變規(guī)律。
②了解建筑與時代的社會、政治、經濟與思想文化的辯證關系,熟悉材料、結構技術對建筑型制、風格與城市的選址、規(guī)模和布局的相關演變規(guī)律,對典型性案例具備一定的認知和分析批判能力 。
③熟悉西方近現(xiàn)代建筑理論與思潮的演變歷程、建筑成就及思想內容,掌握建筑設計的一般性原則和基本方法,對代表性建筑師及其建筑創(chuàng)作,具備一定的認知和分析批判能力。
④了解多元化時期不同的建筑思潮及其流派,熟悉相關演變機制,掌握正確的歷史觀和建筑價值觀,正確認識建筑、建筑學與建筑創(chuàng)作的辯證關系。
四、試題結構
基本題型包括:填空、 畫圖、名詞解釋、簡答題、綜合論述等。
五、參考書目
1.公共建筑設計原理(第五版),張文忠 主編,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20。
2.建筑概論(第三版),沈福煦、王珂 主編,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9。
3.中國建筑史(第七版),潘谷西,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5。
4.中國古代建筑史(第二版),劉敦楨,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4。
5.外國建筑史(19世紀末葉以前)(第4版),陳志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 。
6.外國近現(xiàn)代建筑史(第 3 版) ,羅小未,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24。
原文鏈接: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