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真題的使用是考生練習獨門絕技的過程。根據(jù)歷年來金融學考研的規(guī)律,可以說任何一本金融學考研輔導書都不能代替真題。首先,考研真題是專家團隊精心編纂而成,每道題都要反復論證,質(zhì)量遠遠高于其它習題和模擬題,。其次,真題包含許多考試信息和訊號,具有情報功能,吃透真題,可以充分理解和把握命題人的思路。此外,最近幾年的真題可以檢查考生的復習情況。真題是考研復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
一、真題的來源和真題解析的選擇
對于金融聯(lián)考的考生,從互聯(lián)網(wǎng)或一些參考書上即可獲得。非聯(lián)考的考生可以通過幾個途徑獲得真題:咨詢報考院校的研究生處,很多學?稍谠撔D書館或檔案館獲得;到該校附近的書店購買;到跨考網(wǎng)上定購或跨考論壇上免費下載。
此外,還應該選購一兩本金融學真題解析真題解析的挑選很有技巧,首先要挑選適合自己的,到書店挑選時,翻開看看其中的內(nèi)容,看能否說服你。其次,許多人選擇真題解析喜歡看哪本書分析的“詳盡”,而不是看具體怎樣分析,其實應該看解析思路和啟發(fā)性。
二、真題的使用方法
一開始復習就做真題,可能會喪失新鮮感,放到最后做,又怕復習偏了;做的遍數(shù)少了擔心領會不到要義,做的次數(shù)多了又會條件反射,看見題目就知道答案,也達不到效果。大家可以選擇在基本把握了全部知識點,并做了一定量專題習題之后開始做真題,大概是十月、十一月左右,從時間上看不早也不晚。對于真題的使用,跨考老師的建議是:
1.真題檢驗,彌補復習的不足。在標準的考試時間,整套做題,規(guī)范評分,直接入手,就題論題。這個過程要達到兩個目的:第一,感受試題難度和時間的分配問題,了解所有題型的原貌,重點關注難易程度、題型、分值信息;第二,通過真題檢查自己復習的狀況,挑出做錯的題目對照書和筆記將相關相近的知識點再整理復習一遍。
2.分析每一套真題的答題情況,進行強化練習。以聯(lián)考為例,看看自己選擇、計算、簡答、論述那類題型偏弱,然后在進行強化練習。許多非聯(lián)考的學校,題型比較單一,這就要看看自己經(jīng)濟學基礎、國際金融、貨幣銀行學、投資學哪個部分、哪個章節(jié)比較薄弱,同時關注各章節(jié)的出題比重,重點關注重要的已考點。另外,要關注考題中涉及的當年時事是如何和命題聯(lián)系起來的,因為金融學考試每年都會涉及當年的時事熱點。
3.以真題為綱,其它習題為輔,探索解題的規(guī)律和技巧。有不少考生做真題時只做客觀題,不做主觀題,其實是非常不合理的。金融學主觀題技巧性很強,即使你知識點掌握得很熟練,但答題思路和表達上存在問題,扣分也很多。金融學真題的參考答案價值很高,反復總結(jié),可以從參考答案中學習答題技巧和步驟,以及如何命中“采分點”。,。
4.分析試題特征,把握命題方向和復習重點。其實針對金融聯(lián)考,很多專家做了這個工作。今年的考試大綱還沒有下來,同學們可以參考去年的《2011年考研金融聯(lián)考大綱解析》分析試題基本指標與總體特征、命題規(guī)律和2011年命題趨勢及備考提示,對復習非常有指導性?忌梢詤⒖歼@個模式,對自己報考學校的試題進行大致的分析。另外,有些不是聯(lián)考的學校,其試卷也透露出很多命題規(guī)律,考生也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三、真題使用的誤區(qū)
很多考生很容易在狂啃真題的過程中陷入誤區(qū):
1.過分迷信答案
市場因素導致很多出版物把關不嚴,答案常常出錯,很多考生根據(jù)答案來分析題目,結(jié)果導致考生對該知識點認知和理解誤差。這就提醒考生要尋找權威的答案。
2.單純復習真題
有些考生還沒有擺脫上學時的習慣,僅僅背誦老師給的提綱或把老師給出的題目理解透徹,就可以通過考試。但金融學考研并非如此,盡管不乏考點雷同的題目,但不是光背誦歷年的真題或摳題目就可以了,題目背后的東西更重要。
3.認為真題年數(shù)越多越好
有的考生迷信真題,覺得多多益善,其實近年金融學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命題思路等各方面都有很多改革,過分久遠的試題不僅沒有參考價值,浪費時間和經(jīng)歷,還會誤導考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考研信息網(wǎng)”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zhuǎn)載,本網(wǎng)站轉(zhuǎn)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文章,若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