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主要研究人員或者項目負責人先后承擔國家十一五重要傳染病科技重大專項“結核病藥靶研究”和“結核菌快速診斷技術和產品研究”,國家973項目“重要病原菌防治基礎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學的新型藥物靶標的鑒定和功能研究”,國家科技攻關“耐藥結核病防治措施研究”,863項目“新型酵母表達系統(tǒng)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定量活細胞成像技術研究分枝桿菌噬菌體感染周期的關鍵分子”,“促旋酶上位相互作用在耐藥中的作用”,“多聚磷酸外切酶在分枝桿菌生物膜形成中的功能”,“結核菌Rv0621基因的功能深入研究”,“上位相互作用在結核菌促旋酶氟喹諾酮類藥物耐受中的作用機理研究”,“嚴緊激素的實時檢測和信號傳遞研究”,“光合微生物產氫的物質能量轉化研究”,教育部重點課題“結核分枝桿菌持續(xù)感染分子機理研究”,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資助“結核菌持續(xù)感染的轉錄因子調控網絡”,重慶市重點攻關課題“基于轉錄組和代謝組的紫杉醇高產菌株篩選和應用研究”,國家外專局“春暉計劃”,海外名師項目3項等。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耐藥結核菌診斷技術研究”。重慶市自然科學三等獎“結核病防控新措施的基礎研究”(2014).先后以通訊作者發(fā)表SCI論文120余篇。部分開創(chuàng)性工作獲得美國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教授James Collins的高度評價。多次應邀在國際性學術會議和清華大學醫(yī)學院、中國科學院等口頭報告。2002年7月,應邀在法國巴黎第10屆國際細菌學和應用微生物學大會(國際微生物學聯(lián)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Microbiology Society, IUMS,每三年一屆)上作口頭報告。2004年應邀在“2004首屆國際后基因組峰會”上作關于“耐藥結核菌的比較蛋白質組學研究”的口頭報告、2004年6月應邀在“第三屆海內外神經科學中青年國際學術會議”等會議上口頭報告其工作。2006年3月在中國藥學會主辦的“中國醫(yī)藥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學術研討會”上作“基于生物序列的新型藥物靶標產業(yè)化研發(fā)的知識產權保護”大會報告。2009年加拿大第26屆國際抗生素與化療會議等。2012年中國資源微生物會議(成都),2012年青年遺傳學家論壇(昆明),2013年首屆放線菌大會(上海),2013年中國微生物學教學與產業(yè)化會議(南京),2013年國際結核病耐藥會議(北京),2013年中國遺傳學大會(哈爾濱),2014年全國遺傳學理論與實踐教學研討會,2014年組學時代微生物學國際研討會(重慶),2014年第一屆噬菌體國際會議(南京),2014年 第六屆全國微生物遺傳學學術會議(溫州醫(yī)科大學)。2015年美國紐約州首府Albany世界結核病日學術研討會,2015年7月25日,第十五屆微生物學教學與科研產業(yè)化研討會(新疆師范大學),2015年8月16日,2015中國遺傳學會大會微生物遺傳分會場報告(昆明),2015年8月22日,重慶市和湖北省微生物學會聯(lián)合會議(湖北恩施),2015年9月26日,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學教學研討會(內蒙古呼和浩特),2015年10月11日第十二屆全國生物毒素與醫(yī)藥應用大會(延安大學),2015年10月25日《藥學學報》藥學前沿研討會(天津),2015年10月26-28中美抗生素耐藥與食品安全國際會議(上海),2015年11月15日,廣州“高校生命科學課程教學系列報告會(2015)(第十屆高校生命科學課程報告論壇)”分組報告“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和遺傳學相關課程的整合教學模式探索”,2015年11月15日“全球結核病防控新措施基礎研究進展與反思”(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大學院),2015年11月23-25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際合作局“中英抗生素耐藥雙邊研討會”,2015年11月26日“結核病分子機理研究與新藥篩選”(第二軍醫(yī)大學藥學院)
國際性的研究生培養(yǎng)
課題組研究生培養(yǎng)理念:全球眼光、以“發(fā)展壯大民族生物醫(yī)藥產業(yè)&健康社會”為己任、富有團隊、創(chuàng)業(yè)和創(chuàng)新精神、既是一流勞動者也具有全球戰(zhàn)略視野的 “技術+社會+經濟金融+管理”復合領軍型人才。已經完成和正在與國際一流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的博士生名單:冀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微生物與分子免疫學系,結核菌持留菌研究),周培富、李武(加拿大University British Columbia醫(yī)學院,結核菌激酶信號傳遞研究),杜慶林(美國康奈爾大學Weill醫(yī)學院,結核菌調控宿主趨化因子表達的分子機理研究),鄧萬燕(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yī)學院免疫學),謝龍祥(美國Rutgers大學新澤西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研究所全球結核病中心)。
廖國建,謝建平.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研究生微課程項目及其啟示.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1:70-72
樊祥宇,何穎,謝建平. 以分枝桿菌噬菌體為例探索生命科學研究型教學.遺傳,2014,36(8): 842―846
樊祥宇,廖國建,謝建平. 以CRISPR/Cas9 專利為例的知識產權教育.遺傳,2014, 36(12): 1269―1273
Jakubowski,Henry, Jianping Xie(謝建平). An innovative and reciprocal undergraduate summer science exchange program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創(chuàng)新和交互式中美本科生暑期科學交換項目). Council on Undergraduate Research Quaterly(本科生研究委員會.季刊),2007,28(1):12-17
發(fā)表科研論文:2008年-2015年10月18日之間,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發(fā)表或者接受論文100多篇,其中A1論文10篇,影響因子5分以上3篇。感興趣者可以用 “謝建平”+“西南大學”,或者“xie Jian ping” AND "Southwest University"檢索發(fā)表的所有文章。